|
实验室完成中国气象局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

2016年9月12-13日,由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牵头组织的“中国气象局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在京举行,对13个部门重点实验室进行集中评估。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国气象局部门重点实验室参加了评估。此次评估为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气象局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和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进一步了解各实验室自2012年评估以来的发展情况、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价实验室在核心技术和优势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业务的支撑能力、人才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提出针对性建议,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实验室健康和良性发展。着重评估实验室气象业务发展重大核心技术的攻关能力、在优势领域面向科技前沿和气象业务服务发展需求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气象业务发展和气象现代化的科技支撑能力等,正确评估实验室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指标包括:在核心技术和优势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业务现代化的科技支撑能力、人才队伍和团队建设、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及效益、运行管理和开放合作。评估年度为2012-2015年。
实验室副主任陈子通正研高工汇报了报告了四年来实验室在实体化建设、学科定位、核心技术和优势研究领域、科技创新及对业务现代化的科技支撑能力、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科研条件、开放合作与运行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评估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陈主任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实验室近几年取得的成绩,指出实验室英文网站是个亮点,是答辩中唯一有英文网站的实验室,其产品可支持东南亚其他国家,是实力发展的体现。同时,专家建议充分整合资源,发挥集约高效原则,提高模式的预报能力。
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以热带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开发为主线,重点围绕华南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精细化数值预报和专业数值预报等相关科学热点问题,开展热带区域数值模拟、模式和同化技术、精细化方案等研究,特别是稠密观测资料同化技术、热带中尺度模式动力框架、适用于热带地区的物理过程及其反馈作用、海气耦合模式技术、专业模式预报技术和数值预报应用技术等研究工作。近年来,实验室开发的南海台风模式产品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用户包括广东省气象台、广西区气象台、海南省气象台、香港天文台、民航气象中心、南海舰队等单位,用户一致认为模式提供的五天形势预报、台风路径、强度预报、降水预报等产品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体现出优异的路径预报性能,为台风预报预警提供很好的支撑,且运行稳定、及时可靠,在我国台风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作者:www.grapes-trams.org.cn
编辑:www.grapes-trams.org.cn
来源:www.grapes-trams.org.cn
时间:2016/9/27 15:34:35
点击率:3903
|